“傳承紅色基因·禮敬傳統文化”。本期的誦讀人是曆史學院的倪萍同學 ,她給大家分享的内容來自于《大學》,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大學》是一篇論述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戴禮記》第四十二篇,相傳為春秋戰國時期曾子所作,實為秦漢時儒家作品,是一部中國古代讨論 教育理論的重要著作。經北宋程颢、程頤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作《大學章句》,最終和《中庸》《論語》《孟子》并稱“四書”。宋、元以後,《大學》成為學校官定的教科書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對中國古代教育産生了極大的影響。
《大學》全文文辭簡約,内涵深刻,影響深遠,主要概括總結了先秦儒家道德修養理論,以及關于道德修養的基本原則和方法,對儒家政治哲學也有系統的論述,對做人、處事、治國等有深刻的啟迪性 。
習近平總書記2022年4月25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紮根中國大地,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這也是對新時代中國“大學之道”新的诠釋。
本期重點給大家分享的是《大學》的第一部分“大學之道”。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緻其知。緻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學習《大學》使人們懂得人生要及早修身養德,隻有先修好自身,才能成為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希望大家都能夠通過學習人類文化的經典,不斷提升自身的品德,為造福全人類的事業貢獻更大的力量。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主要内容,感謝大家的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