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生工作 >> 思政教育 >> 正文

傳承紅色基因·禮敬傳統文化丨經典誦讀分享——第54期

發布日期:2023-07-16    作者:     來源:     點擊:

“傳承紅色基因,禮敬傳統文化”,本期誦讀人是來自教育學院,2022級心理學專業的李曉萌同學,她給大家分享的傳統文化經典是由南宋詞人辛棄疾所作的詞《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吧!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是南宋詞人辛棄疾被彈劾去職、閑居帶湖時所作。辛棄疾在帶湖居住期間,常到博山遊覽,博山風景優美,他卻無心賞玩。眼看國事日非,自己無能為力,一腔愁緒無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題了這首詞。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這首詞的白話譯文是這樣的:

人年輕的時候不知道什麼是愁苦的滋味,喜歡登上高樓。喜歡登上高樓,為寫一首新詞沒有愁苦而硬要說愁。現在嘗盡了憂愁的滋味,想說卻最終沒有說。想說卻最終沒有說,卻說:好一個涼爽的秋天啊!

詞的上片,作者着重回憶少年時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歡登上高樓,憑欄遠眺。少年時代,風華正茂,涉世不深,樂觀自信,對于人們常說的“愁”還缺乏真切的體驗。

詞的下片,表現自己随着年歲的增長,處世閱曆漸深,對于這個“愁”字有了真切的體驗。作者懷着捐軀報國的志願投奔南宋,本想與南宋政權同心協力,共建恢複大業。誰知,南宋政權對他招之即來,揮之即去,他不僅報國無門,而且還落得被削職閑居的境地,“一腔忠憤,無處發洩”,其心中的愁悶痛楚可以想見。

辛棄疾的這首詞,通過“少年”、“而今”,無愁、有愁的對比,表現了他受壓抑排擠、報國無門的痛苦,是對南宋統治集團的諷刺和不滿。在藝術手法上,“少年”是賓,“而今”是主,以昔襯今,以有寫無,以無寫有。感情真摯委婉,言淺而意深,将詞人大半生的經曆感受高度概括出來,有強烈的藝術效果。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主要内容,感謝大家的傾聽。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