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生工作 >> 思政教育 >> 正文

傳承紅色基因·禮敬傳統文化丨經典誦讀分享——第57期

發布日期:2023-07-23    作者:     來源:     點擊:

傳承紅色基因,禮敬傳統文化,大家好,我是本期領學人李子哲,今天給大家分享的紅色經典書籍,是由毛澤東所寫的《實踐論》 ,該文章是毛澤東用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觀點去揭露黨内的教條主義和經驗主義——特别是教條主義這些主觀主義的錯誤而寫的。因為重點是揭露看輕實踐的教條主義這種主觀主義,故題為《實踐論》。

本期重點給大家分享關于“認識的過程”的論述

 

    常常聽到一些同志在不能勇敢接受工作任務時說出來的一句話:沒有把握。為什麼沒有把握呢?因為他對于這項工作的内容和環境沒有規律性的了解,或者他從來就沒有接觸過這類工作,或者接觸得不多,因而無從談到這類工作的規律性。及至把工作的情況和環境給以詳細分析之後,他就覺得比較地有了把握,願意去做這項工作。如果這個人在這項工作中經過了一個時期,他有了這項工作的經驗了,而他又是一個肯虛心體察情況的人,不是一個主觀地、片面地、表面地看問題的人,他就能夠自己做出應該怎樣進行工作的結論,他的工作勇氣也就可以大大地提高了。隻有那些主觀地、片面地和表面地看問題的人,跑到一個地方,不問環境的情況,不看事情的全體(事情的曆史和全部現狀),也不觸到事情的本質(事情的性質及此一事情和其他事情的内部聯系),就自以為是地發号施令起來,這樣的人是沒有不跌交子的。

由此看來,認識的過程,第一步,是開始接觸外界事情,屬于感覺的階段。第二步,是綜合感覺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屬于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階段。隻有感覺的材料十分豐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實際(不是錯覺),才能根據這樣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論理來。

這裡有兩個要點必須着重指明。第一個,在前面已經說過的,這裡再重複說一說,就是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的問題。如果以為理性認識可以不從感性認識得來,他就是一個唯心論者。哲學史上有所謂“唯理論”一派,就是隻承認理性的實在性,不承認經驗的實在性,以為隻有理性靠得住,而感覺的經驗是靠不住的,這一派的錯誤在于颠倒了事實。理性的東西所以靠得住,正是由于它來源于感性,否則理性的東西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隻是主觀自生的靠不住的東西了。從認識過程的秩序說來,感覺經驗是第一的東西,我們強調社會實踐在認識過程中的意義,就在于隻有社會實踐才能使人的認識開始發生,開始從客觀外界得到感覺經驗。一個閉目塞聽、同客觀外界根本絕緣的人,是無所謂認識的。認識開始于經驗——這就是認識論的唯物論。

第二是認識有待于深化,認識的感性階段有待于發展到理性階段——這就是認識論的辯證法。如果以為認識可以停頓在低級的感性階段,以為隻有感性認識可靠,而理性認識是靠不住的,這便是重複了曆史上的“經驗論”的錯誤。這種理論的錯誤,在于不知道感覺材料固然是客觀外界某些真實性的反映(我這裡不來說經驗隻是所謂内省體驗的那種唯心的經驗論),但它們僅是片面的和表面的東西,這種反映是不完全的,是沒有反映事物本質的。要完全地反映整個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質,反映事物的内部規律性,就必須經過思考作用,将豐富的感覺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僞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改造制作工夫,造成概念和理論的系統,就必須從感性認識躍進到理性認識。這種改造過的認識,不是更空虛了更不可靠了的認識,相反,隻要是在認識過程中根據于實踐基礎而科學地改造過的東西,正如列甯所說乃是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東西。庸俗的事務主義家不是這樣,他們尊重經驗而看輕理論,因而不能通觀客觀過程的全體,缺乏明确的方針,沒有遠大的前途,沾沾自喜于一得之功和一孔之見。這種人如果指導革命,就會引導革命走上碰壁的地步。

理性認識依賴于感性認識,感性認識有待于發展到理性認識,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哲學上的“唯理論”和“經驗論”都不懂得認識的曆史性或辯證性,雖然各有片面的真理(對于唯物的唯理論和經驗論而言,非指唯心的唯理論和經驗論),但在認識論的全體上則都是錯誤的。由感性到理性之辯證唯物論的認識運動,對于一個小的認識過程(例如對于一個事物或一件工作的認識)是如此,對于一個大的認識過程(例如對于一個社會或一個革命的認識)也是如此。

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主要内容,感謝大家的傾聽。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