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程雪敏 齊小英
王紅傑, 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伟德这个平台怎么样醫學院副院長。兼任教育部麻醉學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智能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河北省心胸血管麻醉學會圍術期康複分會常委、保定市醫學會麻醉學分會副主任委員、保定市醫師協會麻醉學分會常委、《中華麻醉學雜志》第十一屆編輯委員會審稿專家。
“麻醉醫生其實也是生命的守護神”,王紅傑教授說。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麻醉醫生的世界,去尋找你所不知道的那些麻醉工作。
Q:您從事臨床麻醉多年,對各種手術的麻醉及危重症的搶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通常,麻醉醫生都是神秘而陌生的,能給我們簡單介紹一下麻醉的相關知識以及面對的挑戰嗎?
我從事醫生工作已經二十多年了,麻醉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在古代沒有麻醉藥的時候,人們通常用以下幾種方法代替麻醉:一是對病人進行放血,使病人失血性休克,對疼痛沒有感覺。二是用木棍或者其他工具将病人打暈,使病人失去知覺。三是在低溫冷凍的方法。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方法對于病人來說是非常不安全的。
現代麻醉學要求麻醉醫生一方面要保證病人的安全。在手術治療過程中,我們除了讓病人避免疼痛,把病人麻過去,最重要的還要讓病人安全的醒過來。另一方面,我們要盡可能地給術者提供一個良好的手術操作環境。比如,當術者要求病人的肌肉保持松弛的狀态,我們麻醉醫生就要通過一些方法讓病人肌肉松弛。還有一些特殊部位的手術,比如顱内,鼻腔等容易滲血,讓術者不能精細操作,這時候就需要用麻醉的手段進行控制性降壓,為術者提供更好地操作條件。再比如做心髒的手術時,如冠脈搭橋(治療冠心病、心梗的一種有效的方法)也需要麻醉醫生來控制病人心跳的頻率,從而幫助術者順利地完成手術。麻醉醫生可以根據手術的需要和病人的情況控制病人的呼吸、心率、血壓、體溫等。比如在呼吸方面,在做胸科手術時,需要用肌肉松弛劑、呼吸機控制呼吸。
随着醫學科學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麻醉醫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麻醉也面臨着巨大的挑戰。比如“加速康複外科”理念的提出,再比如在分娩鎮痛方面、癌症晚期的疼痛治療方面都面臨着很大的挑戰。所以,總體來說,麻醉科醫生在很多方面都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Q:您是如何理解“科研是臨床醫生的基本功”和“以科研促臨床”這兩句話的?
在我看來,科研和臨床并不矛盾,二者是不可分割、相互促進的。一方面,一個優秀的臨床醫生應該具備科研能力和科研意識,這也是我在工作後繼續讀碩士、讀博士的原因。另外一方面,臨床醫生既需要紮實的醫學理論知識,同時也需要經驗的積累。隻看課本不做臨床是不可以的,但隻做臨床,不思考、不總結、不研究,也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所以我們必須把科研與臨床有機地結合起來。比如像前衛生部部長陳竺,他是血液科的醫生,從事血液學研究。他就在日常工作中發現了三氧化二砷(As2O3)對某種白血病的治療是非常有效的,從而将它研發成藥物。
但現在由于晉升、評職稱等問題,把科研成果當成了評判的标準,存在了一些功利主義,“為了科研而科研”使得臨床醫生不是發自内心的在做科研。所以我認為在這一方面需要改進的。
在從事教學管理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我參加了2次臨床病理讨論會,這是針對臨床教學水平的提高而組織的讨論會。每次讨論都有非常好的臨床病例。第一個病例:有一位四十多歲的胃癌病人,手術後病理發現膽管還有癌症,這兩個部位的癌症是互相轉移?還是雙原發的?如果是雙原發的,在世界上是比較罕見的。所以,對于此類病人的診斷、後續化療藥物的選擇、預後等等都值得仔細研究。第二個病例:某個病人的病史就是咳嗽,氣管鏡檢查發現了氣管中的腫瘤,手術切出來是一個平滑肌瘤。在讨論中,醫生通過查閱資料,認為在氣管的腫瘤,良性的少見,平滑肌瘤更少見。所以,作為臨床醫生,真正的科研就在身邊、在臨床實際工作中,這也說明了科研和臨床并不矛盾。所以,作為一名醫生,隻有在工作中多思考、多總結,将臨床與科研有機地結合起來,才會有更大的收獲。
Q:對于學醫的學生來說,實踐和實驗是必不可少的。我們河大醫學部對于學生的培養目标和基本要求是什麼呢?
實際上,實驗和實踐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崗位勝任力”。将來的醫生需要具備哪些素質,學生就要在上學期間注意培養這些方面的能力。學醫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書本都很厚,科目多,學制長。所以,學生首先要具備紮實的基礎醫學知識,因為對于病人來說,他們需要一個知識水平高、技術能力強的醫生。其次,學生要培養良好的溝通能力,因為醫生每天都需要與病人要打交道,必須有良好的溝通能力,積極面對和處理醫患關系等。第三,學生要有樂觀主義精神,醫生長期面對的都是痛苦的病人、焦慮的家屬。因此,醫生應當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以一個良好的精神狀态來展開一天的工作。最後,學生自己要有一個好的身體,這樣才能更好地學習知識、完成工作。
Q:在您做教學和科研工作中,您是如何培養研究生的呢?
我帶的研究生有兩種,一種是學碩、一種是專碩。我對這兩種學生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對于學碩的研究生,我會更加注重他們科研思維和科研能力的訓練,培養他們論文、閱讀文獻、臨床實踐等能力。另外,對于專碩的研究生,除了進行國家規定的33個月的規範化培訓之外。我也非常注重培養他們的臨床實踐能力,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在工作中學習、思考問題。由于每個人的學科背景和經曆不同,我都是因人而異的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
麻醉醫生的麻醉對象小到幾個月、幾歲的兒童、大到80多歲甚至上百歲的老人,他們的手術部位、手術方式也存在很大不同,所以,我們面對的病人範圍是非常廣的。因此,麻醉科也被稱為是外科中的内科,需要醫生掌握紮實、豐富的學科知識。
當然,無論是學碩還是專碩,我都強烈建議同學們要珍惜研究生的學習時間,盡量親自動手做實驗、多參加實習,多積累知識和經驗,為臨床打基礎。
Q:醫生是一個神聖的職業,當初您為什麼選擇當一名醫生呢?那您是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的呢?
我是1986年上大學的,當時的信息還是非常閉塞的,自己對麻醉醫生這個職業是不了解的。在我大概6歲時,媽媽身體不太好,做了一個手術,經常要去北京、石家莊看病。我當時就想着長大後成為一位醫生,讓媽媽不用去醫院看病,自己親自給媽媽治病。後來,當我真正成為了一名醫生,媽媽也感到很欣慰。現在看來,我也不後悔自己當初的選擇。每當看到自己麻醉的病人蘇醒過來,内心特别有感觸,尤其是危重的病人。當病人把自己的身體、呼吸、心跳等一切重要的生命特征交給我們麻醉醫生時,給了我們極大的信任。所以,我們也不能辜負病人的期望,一定要盡心盡力的去照顧好每一個病人,這也是醫生的神聖之處。
在平衡工作和生活方面,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家人的理解和幫助。我愛人是一名骨科醫生,我們兩個都很忙,但我們沒有抱怨,都會互相理解。孩子的照顧都離不開我們父母的幫助。醫生工作時間的不确定性,我們已經習以為常了。但是,即使工作很累,很忙,我們都會認真的去對待每一天,既做好本職工作,也盡力照顧好家庭,扮演好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色。
Q:随着醫學大數據的快速發展,國家也提出了大健康等理念,如何讓公衆或者家庭正确了解醫學相關的知識呢?同時,當前社會,人們越來越注重自己的身體健康,您對保持個人身體健康有哪些建議呢?
關于正确了解醫學相關的知識,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從兩方面着手:一是醫院方面,我們可以通過科普宣傳,用通俗的文章來解釋醫學的相關知識,使大家接觸到正規化、合理化、智慧化的醫學知識。另外在個人方面,如果個人感興趣的話,可以多看一些相關專業的書籍;而國家目前也在推行三級診療,比如:家庭醫生。據我了解,美國、加拿大等國家都有家庭醫生,當家庭中有人生病時,可以先咨詢自己的家庭醫生,當家庭醫生解決不了的時候,再去醫院進行治療。對于網絡上出現的醫學信息,其質量良莠不齊,在進行醫學信息檢索時,要注意網上的信息是否權威,此信息隻能做為輔助,生病時還是得去醫院咨詢專業醫生。
關于保持個人身體健康的建議,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規律的飲食、不要熬夜、不要吸煙、不要酗酒、加強體育鍛煉等等。
與王老師的交談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了麻醉的相關知識,也了解了作為一名醫生鮮為人知的工作和生活。她教會了我們無論在什麼時候都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積極樂觀的面對學習和生活。王老師最後提到,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不僅要學基礎醫學,更要學習心理學、社會學、哲學等其他學科的知識,這樣才能以人的整體理念去行醫,希望同學們能夠珍惜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時間,踏實求學,積極樂觀,不負青春韶華!